冬日暖陽下,技術工鐘華魁在新家門口的工地上勞作著。和沙子、攪水泥,樣樣精通。
“干一天能掙個400多元,好啊!”鐘華魁說。
這里是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區12個移民新村之一——富民新村,也是鐘華魁新生活開始的地方。
“山像和尚頭,十年九不收”是鐘華魁2018年以前生存地的寫照。古浪縣位于祁連山北麓、騰格里沙漠南緣。山區里土地貧瘠,條件惡劣。家住山區的他過日子只能“看老天爺臉色”,靠著坡地里的小麥、土豆等傳統農作物勉強糊口。加上務工收入,家里4口人年收入也僅1萬元出頭。
鐘華魁不斷與貧困斗爭,但貧困山區里沒技術也沒條件,這好日子到底在哪里?
搬!要出去!
自2012年以來,當地政府將南部貧困山區數十個行政村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,整鄉整村1.53萬戶、共6.24萬人搬遷至黃花灘生態移民區。
2018年,鐘華魁搬入新家,移民區里道路四通八達,配套設施一應俱全。最主要的是,政府在這里扶持搬遷群眾搞產業,“斷窮根”。
記者了解到,當地政府大力扶持搬遷群眾,發展以日光溫室精細果蔬為主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,以牛羊雞鴿為主的舍飼養殖產業,以秀珍菇、羊肚菌為主的食用菌產業,以枸杞為主的特色林果業。
鐘華魁搞起了日光溫室和肉羊養殖。去年年底,鐘華魁把自己養的300只羊銷售一空,總收入超過50萬元,打了一場漂亮的“翻身仗”。
黃花灘生態移民區過去只是一片大漠,如今隨著“新移民”的遷入,一條條大路通向遠方,一個個產業孕育希望。
這一切,是甘肅脫貧攻堅成果的縮影。
甘肅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,環境多樣,一省之內,雪山與碧峰比肩,大漠與茂林毗鄰。但這里一直是“苦甲天下”之地,2012年全省有貧困人口596萬,占全省農村人口近40%,86個縣中有58個被國家納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,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。
脫貧攻堅是甘肅群眾命運的轉折點。甘肅通過精準幫扶、產業扶貧、易地扶貧搬遷、協作幫扶等舉措,讓百姓過上了好日子,把貧困“一腳踢開”。
2020年,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,涉藏州縣整體脫貧。“兩不愁三保障”存在的突出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,拓展了農民群眾、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。
其中,屬于“三區三州”地區的臨夏回族自治州、甘南藏族自治州、天祝藏族自治縣,以及18個省定深度貧困縣累計減貧161.34萬人,“十三五”期間49.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搬進新居。
同時,甘肅省不斷夯實發展根基,為未來做足準備。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,村組道路硬化里程6.55萬公里,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.8%,行政村光纖寬帶和4G網絡覆蓋率均超99%,建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900個、鄉村旅游示范村225個。
春節將至,鐘華魁做了兩個決定,一是早點準備年貨,過個好年;二是擴大養殖產業,讓日子過得更好,“新年新氣象,繼續加油干”。
(新華社蘭州1月20日電)